2016年 第06期目录
专题研究 (1) 寻找教学的交集点——谈低年级古诗教学核心内容的选择 张敏华 名师工作坊 (3) 用主问题整合阅读教学,赢得高效 黄瑞香 (6) 设计主问题,课堂更简洁——苏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余汶娟;朱瑛 (8) 这是一节主问题设计恰当的课吗? 徐洪权;吴小玲;施瑞;熊慧芳;汪媛;朱慧慧;石银红;冯晓莉;梁倩;余汶娟 (14) 语文的路上,我们携手共进 聂永春 (16)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 朱瑛 阅读 (18) “语文园地”在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为例谈“语文园地”的教学 薛可鹊 (21)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 庞兴堂 (23) 体验式教学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安玲 (24) 依“标”扣“体”,教学有“值”——教学化视野中的说明文教学思考 范存珍 (26) “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学初探 任路路 (27)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韩爱明 (28) 在阅读教学中孕育写作的种子 吴素红 (29)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成长 朱红梅 (31)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陆文红 (33) 构建入情入境的情意课堂 王芳 (34) 主题导学:凸显生本对话意义 韩钰 (35) 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浅谈 章志英 (36) 智趣语文,让阅读教学神采飞扬 毛云 (37) 巧借绘本,打造情感型语文课堂 李娟 (38) 美读,让诗意与激情在语文课堂上流淌 杜龙玉 (39)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韩露 (40) 学会舍弃,让语文更精彩 李书芳 (41)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李艳红 (42) 找个“扶手”,精研略读 章红霞 (43) 基于文章本质,让语文教学明晰起来 王加兵 (44) 儿童视角:读写结合课程的应然选择——以第二、第三学段阅读小练笔为例 顾文东;单红芳 (46) 生态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张瑾郡 (47) 关于语文课堂智慧理答的探析 杨琴委 (49) 溯本追源,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 王瑞欣 (50) 如何利用电子白板打造趣味课堂 周小娥 (51)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导”策略 郑爱芬 (52)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谭锦容 (53) 依托文本 提高实效 王巧云 (54) 精心设计导语,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成玉萍 (55) 巧用插图,让低年段语文学习更高效 戚慧玲 (56)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潘中喜 (57) 语言积累,怎一个“微”字了得 汪敏 (58) 通过自主阅读,高效学习童话 蔡冰 (59) 语文家庭作业变、变、变 肖全胜 (60) 关注学情,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卢艳珍 (61) 浅析写景状物类文章批注阅读的有效策略 薛颖 (62)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效率 黄婵玲 (63) 思维因“猜”而活——《我的名字》微课程教学片段及评析 赵治花;唐婉 (65) 以情串课,渐进曲径通幽之境——《渔歌子》教学案例与评析 米雪 (67) 解读文本“五要素”——兼谈《夹竹桃》一课的教学 卞国湘 (69) 让浓郁香味从语言中散发出来——《桂花雨》文本解读与实践预想 胡霞萍 (70) 用想象点燃神话——《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学例谈 沈美丽 (72) 谈《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改动建议 丁万桥 (73) 向教材文本追索写作价值点的策略浅谈 周蓉 (74) 别样的生成 别样的精彩——以《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华娟 (75) 插上“双翼” 放飞理想——《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例谈 宋小燕 (77) 品语言之妙 展寓言之美——《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黄华 习作 (78)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花苏梅 (79) 随文仿写,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陈娜 (81) 让小练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姜玉花 (82) 在绘本的世界中体验写作乐趣 江秀秀 (83) 循环日记,想说爱你也容易 魏青 (84) 对“失序”的习作教学之思考和把脉 董红翠 (85) 从“苦文”到“乐文”的转变——谈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纪宗耀 (86) 真情实感好行文 贺丽 (87) 如何有效地指导农村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覃健香 (88) 穿插,让习作教学锦上添花 韩敏 (89) 浅谈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卢友玮 口语 (90) 润物无声,“戏”说语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中《学会劝阻》为例 季红海 识字 (91)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三剂良方” 胡轶群 (92) 语文课写字教学谈 陈苗 (F0004) 全国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征稿启事
|